瞎忙

不再瞎忙:擺脫6個你以為的成功迷思

更新日期: 2022 年 9 月 23 日

好多人,因為成功的迷思,身受其害,用盡全力,卻只是累得半死,懷疑人生。

你是嗎?

越是想成功,越是努力,越是筋疲力盡,最後對成功感到厭倦。

但是,你其實離成功不遠,只是用錯力。

專注在一件事上,是成功的祕訣,也是成功人士的強項。

不是唬攏我們這些還在努力的人,只不過我們因為一些迷思把成功想的太難、太遙不可及;也因為這些迷思,又把成功想的太容易、投入過少的心力。

擺脫 6 個成功迷思,不再瞎忙

Gary Keller 跟 Jay Papasan 合著的《成功,從聚焦一件事開始》(The ONE THING)點出了 6 個讓人對成功卻步的迷思,如果你想成功,得先察覺自己是不是被這些迷思卡住了。

你有以下的迷思嗎?

  1. 每件事情都很重要?
  2. 多工可以讓你更快達成目標?
  3. 嚴以律己才能成功?
  4. 意志力源源不絕?
  5. 致力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?
  6. 追求太高的理想是壞事?

如果你想有所突破,察覺是絕對必要的第一步,察覺自己用力錯誤,調整後才有機會抵達目的地。

為什麼說這 6 個想法是迷思呢?

讓我們一一來瞭解,這些想法是成功必備的要件?還是真的只是迷思?

每件事情都重要?

平等是個謊言

為了成功,你想要擁有多個專業技能、好的學歷、精通外語、發展人脈、掌握趨勢、了解科技發展。

你還要懂得投資理財、購屋置產、培養不同的興趣,生活上你還要健身運動、旅遊拓展視野、健康飲食、學習廚藝等等,許多你覺得成功人士擁有的,你都要去做。

但是,當每一件事都讓人感覺急迫又重要,讓我們變得積極又忙碌,但卻沒有更接近成功。

為了完美的做好每件事,列了冗長的待辦清單,的確幫助你面面俱到,但卻沒幫助你成功。

成就高的人知道:「最重要的事,不見得叫得最大聲」,他們會停下夠長的時間,決定那些是重要的,從重要的事開始。

列出成功清單

成功的人也會列清單,只是他們是列成功清單

相信你一定有聽過80/20法則,如果沒有也沒關係,下方的影片可以精簡的告訴你。

80/20法則指的是絕大多數的成果、產出與報酬,通常是由少數的投入或努力帶來的,比例不一定是投入20%,產出80%的成果,也可能是90/20或70/10。

成功的世界中,沒有每件事都相等的情況,正確的投入,會帶來大多數的成果,甚至少數的努力可以帶來全部的報酬。

例如少數的客戶為公司帶來大多數的營收;少數的投資標的,為你大幅提升資產淨值。

你想要的,絕大多數來自於你所做的非常少的事情,但我們的社會,讓我們以為要做的事情很多,每件事都是平等的,都很重要。

破除每件事都重要的迷思

運用80/20法則,在你的人生待辦清單中,挑出重要的事,提升為成功清單,再將這20%中的重要事情萃取出其中的20%出來,持續去蕪存菁,讓自己只做一件事。

不是每件事都一樣重要,找出最重要的事,投入最大的心力。

多工可以讓你更快達成目標?

多工比較真的比好嗎
多工比較真的比好嗎?

一次做很多事,唯一的保證是:你有機會同時搞砸不只一件事。

2009年時,史丹佛大學的 Clifford Nass 教授的研究指出,經常同時做很多事情的人,心思雜亂,每樣事情都做得很差勁。

必須同時做很多事情,是句謊言

多工處理一詞原本是用來描述電腦,表示電腦有很多功能,但電腦一次其實也只是做一件事,只是因為電腦運作的速度非常快,讓人誤以為電腦是一次做很多事情。

一次做很多事情,看起來像是厲害的人才辦的到,但那只是注意力的分散而已,當你的注意力越分散,你就越容易漏掉事情,越難把事情辦好。

多工處理的代價

多工處理造成很多負面的結果,減慢了你處理事情的速度,讓你的思慮不清。

常常我們會以為,是因為年紀大了,導致於記憶力不好,但其實讓你的記憶力下降、思緒混亂的,是你習慣性的多工、分心。

就拿使用智慧型手機來說好了,原本你只是想拿手機查一件事,但滑開螢幕看到通訊軟體、社群軟體、電子報、商品特價、獨家新聞推播的訊息,一不小心你就分了心,忘記你要查的事情。

這不是你記性不好,而是多功能的手機,讓你陷入多工的陷阱中,你一次想做好多事,卻忘了最重要的事。

多工處理事情會讓你付出這些代價:

  1. 任何時候,你的大腦處理能力就是那麼大。分散的越多,效能就越低落,耗費的時間更多。
  2. 同時處理不同的事情,讓你的思緒跳來跳去,使得大腦需要花更多時間,適應不同任務。研究顯示。為了這樣的轉換,你損失28%的時間,還讓你的事情越積越多。
  3. 多工處理扭曲你的時間感,讓你不清楚一件事情需要多少時間才可以完成,導致你總是低估完成工作所需的時間。
  4. 容易做出較差的決定,只喜歡新資訊,即便舊的資訊較為寶貴。
  5. 承受更多的壓力,降低生活品質。

我們可以選擇避免多工,學習專注。

但分心是很自然的事,當你不小心分心了,別難過這很自然。

專注也是需要練習的,避免同時處理多件事情,就是專注的開始。

嚴以律己才能成功?

我們文化中流行的迷思之一,便是自律。

無時無刻都高度自律是成功的必要元素嗎?不是。

沒有人可以無時無刻都高度自律,這需要花費很多力氣,力氣多到讓人常常半途而廢,再成功的人也無法做到。

養成幫助你成功的習慣才是關鍵

你看到那些很「自律」的成功人士,已經把對成功有益的事養成習慣,你以為的自律,其實只是他們的生活習慣。習慣不需耗費許多力氣,自然而然的就可以輕易做到。

成功不是自律的長跑馬拉松,你不需要一大堆紀律,你只需要引導自己養成好的習慣;秘訣在於選對習慣,並且投注心力,利用選擇性的自律讓自己養成好習慣。

養成習慣需要多久的時間?

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顯示,只要堅持 66 天,你便可以將苦差事轉變為習慣,原本需要高度自律才可以達成的事,養成習慣後便不再那麼辛苦,那麼需要費力維持。

別做自律的人,做個把正確的事養成習慣的人,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自律就好,而且記得,一次只養成一個習慣。

意志力源源不絕?

有志者事竟成,是用來強調決心有多重要的箴言,但也是誤導人們很深的迷思。

我們以為要成功就必須要有源源不絕的意志力,但這是不切實際的,意志力就像電池一樣,有電力滿載,活力十足的時候,也會有電力不足,需要充電加強的時候。

意志力是有限的

意志力如同我們生活中的各種資源,需要你妥善管理及運用,意志力是有限的,想要成功,就得把有限的意志力運用在想達成的目標上。

想要成功,你需要知道最重要的事是什麼,並且在意志力充沛的時候,專注的做這件事。

除此之外,身體飢餓的時候我們知道要吃食物,當意志力低弱或耗盡時,你也需要補充強化你意志力的想法與觀念,當然,讓身體適當的休息也是必須的。

意志力低落時,你會進入預設選擇。你的預設選擇是什麼呢?通常是你的習慣,所以習慣影響著你的成就高低,養成有利你達成目標的習慣,便有助你擁有期望的生活。

會消耗意志力的事情

  • 應付恐懼
  • 壓抑情緒
  • 做你沒有興趣的事
  • 抑制衝動
  • 展現新的行為
  • 接受測驗
  • 過濾分心的事物
  • 設法引起他人注意
  • 抗拒誘惑

每一天都有各式各樣的事情會消磨我們的意志力,如果你想要在每一天都有最大的收穫,就必須在意志力被耗損前,完成最重要的那一件事。

意志力是有限的資源,注意你的意志力,在意志力最高的時候,做最重要的事。

致力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?

如果你認為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,就是尋求中庸之道,努力做到每件事,但由於時間與資源有限,導致於每件事都偷工減料,沒有一件事得到應有的注意與投入,沒有一件事做到最好。

如果你是每件事都只做得差不多,來取得你希望的生活與工作平衡,那麼你便陷入平衡的迷思。

神奇的事情是發生在極端情況

事事追求表面平衡,採取中庸之道不會造就讓人驚喜的成就,神奇的事情是發生在極端的情況,而不是中庸

當你釐清人生的目標、意義,必然需要傾注大量的心力在最重要的事情上,以取得成功,但生活很可能就會失去平衡。

為了達成平衡你必須要放棄成功嗎?

不,你不該追求表面的平衡,而是應該幫重要的事情排定優先順序,把握重要的事,捨棄那些並不是那麼必要的事情,並允許你的世界暫時失衡。

允許暫時失衡,再執行反平衡

當你傾注全力在重要的事時,其他的事必然會失衡,有些事你可以容許它有長一點的失衡時間,有些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事,則只能允許短暫的失衡。

例如工作、事業,你可以給他長一點的失衡時間,因為長時間的專注與努力,才仍讓某一項事業有所發展,這時你無法顧及其它你也想發展的面向,等到一件事成功後,再反過來做另一件你想發展的事業。

讓自己在兩個極端往返。允許失衡,並利用反平衡,達到動態平衡,而不是每件事都做一點點,什麼成就都沒有。

然而在家人、朋友、自己的健康與心靈方面,如果你想要好好過生活,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,失衡的時間不可以過長,你必須很快的投以關注,讓這些人生不可或缺的美好,密集地維持動態平衡,因為這些東西一旦長久失衡,便難以彌補,終身遺憾。

為事情排定優先順序,該工作便全心專注,該玩樂時也盡情享受,你的生活是動態平衡,而不是每件事都只出一分力,永遠走在中庸之道上。

追求太高的理想是壞事?

給自己遠大的目標,你才有機會達到那樣的成就。

雖說眼高手低是不務實的,但凡事都是有個起頭,如果你將目標設得很低,那麼你也只能獲得一般的成果。

想做大事,才有機會大成功

給自己機會,放手讓自己朝向大事邁進,做大事,獲得大成功。

做大事、大成功,是癡人說夢嗎?

憑藉哈利波特讓自己從谷底翻身為富翁的 J.K. 羅琳,在動筆寫下暢銷全球的小說前,他構思了魔法學校7年的情節,才開始寫第一本書,J.K. 羅琳一開始就以寫下鉅作為目標。

美國最大食品零售商Walmart 的創辦人Sam Walton,再開設第一家商店前,便做了遺產規劃,以將遺產稅降到最低,Sam Walton 投入事業前,就立志要賺到驚人的財富。

這些成功的人,一開始的構思就非常遠大,他們確實地把握機會,專注努力,進而達到了目標。

如果 J.K. 羅琳一開始只想寫一集哈利波特,Sam Walton只想開一間小商店,即便他們的第一步是成功的,若沒有大目標,他們也不可能獲得如此遠大的成就。

敞開心胸,接受你所做的事可能十分偉大

別害怕大事、大胸懷,該怕的是人生因恐懼、迷思而平庸、浪費、沒有活出極致。

敞開心胸,接受你的生活及所做的事可能十分偉大。

只有目標遠大,你才會活得大,才會體會真正的生活與工作潛力。

別害怕失敗,失敗時,停下來問問自己需要什麼才能成功,從錯誤中學習,然後成長,繼續努力,發揮你意想不到的能力。

不經意就會被迷思牽著走

這 6 個迷思也存在我的心中,尤其自律、意志力、多功是盲點所在,我不知道其實只要自律到養成習慣就可以,意志力也不是源源不絕的,原來一次給自己那麼多目標是成功的絆腳石。

當你以為必須要無時無刻自律、無時無刻意志力滿滿,你真的只能撐個幾天、幾週,接著就會因為心智及身體無法承受而想放棄,對自己灰心。

如果又覺得成功就是要盡可能一次習得很多技能,躁進的要同時完成很多事情,每件事都覺得很重要,排不出優先順序,就只能分散自己有限的專注、有限的時間、及有限的體力,樣樣通,樣樣鬆,什麼都做了,但都沒有成功。

想要成功,你必須給自己時間釐清你的成功定義是什麼,才不會陷入瞎忙。

定義成功你不需要設限,只要是你想完成的事,你都應該重視,即便這件事大得讓人覺得瘋狂。

為了達到你所立定的成功目標,你需要做哪些事,將這些事排出優先順序,使用80/20法則,持續的去蕪存菁,選擇一件最重要的事,在意志力最高昂的時候,專注的、努力的去實踐,並給自己休息的時間,讓意志力充電,支持你向前。

專注於完成最重要的一件事時,允許其他事情短暫的失衡,以更好的品質,執行反平衡,讓生活維持動態平衡,而不是什麼事都做不好的表面平衡。

專注需要學習,專注需要培養,現在就開始專注在一件事情上,從一件事的成功,擴散為更多的成功,你便離目標不遠了,甚至在不知不覺中達成目標,覺得很驚喜。

關於《成功,從聚焦一件事開始

這是一本幫助你專注於達成目標的好書,不僅教你看破社會上充斥的成功迷思,也教你如何聚焦目標,做到你想完成的事。

如果你對於設定目標無從著手,對於如何行動達成目標總是抓不到要點,這本書可以幫助你,只要你願意讓他幫你,你隨時都可以接受協助,走上自己的通往成功之路。

點此看博客來

點此看kobo電子書

點此看原文書

延伸閱讀:

成功自學的第1步: 設定自己的成功藍圖

好的心態有什麼用?它讓你持續學習邁向成功

灰心時給自己1個信念,拾回你所擁有的力量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